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10)
|
招生年份:2020
|
联系电话:(021)66132927 忻娜
|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
招生人数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指导教师
|
备注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学制:2.5年
|
统招:20
推免:15
|
01.(全日制)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全日制)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04.(全日制)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6 物理化学(一)
4.84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5.复试科目:高分子综合专业知识
|
张阿方、郭强、尹静波、刘丽、刘引烽、贺英、石晓超、朱波、颜世峰教授、胡和丰、陈来、俞成丙、颜世峰、苏新艳、李文、贾林、闫家涛、张坤玺副教授等。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本专业限制色盲、色弱考生。
3.本专业每年有4-6名学生硕博连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高分子材料方向)。
4.本系网站网址:www.polymer.shu.edu.cn 联系人:polymer@oa.shu.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一级学科)
学制:2.5年
|
统招:200
推免:45
|
01.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2.080502 材料学一
03.080502材料学二
04.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一
05.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2数学二
4. 材料物理与化学:845物理化学(二)
材料学一: 846固体物理(一)
材料学二:847 材料科学基础(一)
材料加工工程一:848材料科学基础(二)
材料加工工程二:849 材料科学基础(三)
5.复试科目:
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材料学一: 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材料学二:固体物理(三)或 物理化学(三)
材料加工工程一:材料加工基础
材料加工工程二: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方向、非金属方向)或 钢铁冶金学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
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董瀚、任忠鸣、翟启杰、鲁雄刚、张捷宇、钟云波、吴晓春、韦习成、张恒华、朱丽慧、杨弋涛、史文、鲁晓刚、何燕霖、李爱军、李谋成、李瑛、刘文庆、吕战鹏、王刚、王均安、肖学山、徐晖、周忠福、朱明原、夏雷、罗宏杰、高彦峰、赵景泰、施思齐、骆军、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杨秋红、朱玉斌、操光辉、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高玉来、李喜、李谦、姚美意、程晓英、李强、夏爽、郑红星、谭晓华、刘斌、张志军等正副教授百余名。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
物理、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金属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考生报考。
3.各方向每年都有一定的硕博连读名额。
4.联系方式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张文竹 沈悦(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材料学二:林根文(021)56331537 gwlin126@126.com
姚美意(021)56338586 yaomeiyi@shu.edu.cn
材料加工工程一:李娜linaysu@shu.edu.cn 黎军顽 lijunwan@shu.edu.cn
宋长江riversxiao@163.com
材料加工工程二:李娜 linaysu@shu.edu.cn 邹秀晶 xjzou@shu.edu.cn
|
冶金工程(080600)(一级学科)
学制:2.5年
|
统招:20
推免:8
|
01.(全日制)纯净钢及二次精炼
02.(全日制)还原及资源综合利用
03.(全日制)铁合金精炼
04.(全日制)特种冶金及冶金反应工程
05.(全日制)冶金熔体物理化学
06.(全日制)过程数学模拟、控制及专家系统
07.(全日制)电磁冶金、强磁场在冶金中应用
08.(全日制)连铸及凝固
09.(全日制)外场下电化学冶金
10.(全日制)金属材料制备新技术
11.(全日制)有色金属冶金
12.(全日制)粉末冶金
13.(全日制)有色合金材料加工
14.(全日制)人工智能冶金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50冶金物理化学
5. 复试科目: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方向、非金属方向)或 钢铁冶金学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
徐匡迪院士、周国治院士、刘玠院士、任忠鸣教授(长江学者)、钟云波教授(长江学者)、翟启杰教授、尤静林教授、张捷宇教授、杨健教授、鲁雄刚教授、钟云波教授、许茜教授、李喜教授、高玉来教授、李谦教授、李重河研究员、操光辉研究员、钟庆东教授、汪学广教授、宋长江教授、任维丽教授、冷海燕教授、程红伟教授、张玉文教授等正副教授50余名。
|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本专业欢迎其他冶金类和金属材料、金属物理、化学、化工、压力加工、热加工、电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报考,考试科目可选择我校相应专业的第四门专业课程。
3. 联系方式:邹秀晶 xjzou@shu.edu.cn 李娜 linaysu@shu.edu.cn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学制:2.5年
|
统招:25
推免:10
|
01.(全日制)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
02.(全日制)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
03.(全日制)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
04.(全日制)新型显示及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5.(全日制)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06.(全日制)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7.(全日制)先进封装材料、工艺及其可靠性
08.(全日制)半导体照明与显示(LED)
09.(全日制)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01-05方向:846固体物理(一)
06-09方向:851固体物理(二)
5.复试科目:
01-05方向: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06-09方向:半导体物理(二)
|
01-05方向:王林军、陈益钢、侯新宇、沈悦、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徐闰、曹萌、张继军、黄健、杨伟光等正副教授15余名。
06-09方向:魏斌、李喜峰、曹进、王子兴、杨连乔、殷录桥、徐韬、郑燕琼、陈果、廖英杰等正副教授10名。
|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01-05研究方向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联系人:张文竹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3. 06-09研究方向由“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联系人:廖英杰,(021)56333362,yjliao@shu.edu.cn。具体请参见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4.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报考。
|
材料与化工(085600)(原085204材料工程)
学制:2.5年
专业学位
|
统招:18
推免:4
|
01.(全日制)金属材料方向:工模具材料及其表面技术、汽车用金属材料(钢板、铝合金、结构钢)、材料合金设计与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高性能金属钢铁材料、金属热加工及其数值模拟。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方向。
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方向:主要研究金属凝固理论与组织调控技术。结合材料集成计算设计和仿真,通过金属凝固过程的尺度效应、冷速效应和外场效应,开发先进凝固控制技术、以及超细晶超均质超强韧钢铁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
02.(全日制)薄膜电子材料、信息功能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与系统、纳米材料与器件、先进陶瓷材料、能量转换材料。
03.(全日制)金属材料的精炼、熔体处理和分析、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电磁场在材料加工制备过程中应用、电化学、高洁净金属材料制备、金属凝固理论及连铸技术、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制备、高温合金的钛合金铸造成型、粉末冶金、人工智能冶金、有色合金材料加工。
04.(全日制)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器件、第三代光电器件、薄膜器件、有机发光器件、量子点器件、薄膜晶体管。
05.(全日制)核电站关键结构材料(无辐射)、非晶合金材料、新型特殊钢及高温合金、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等。涉及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以及材料在信息、能源、环保、腐蚀与防护等领域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01方向:919材料科学基础(一)(专)
02方向:920物理化学(二)(专)
03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二)(专)
04方向:922 材料科学基础(三)(专)
05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二)(专)
5.复试科目:
01方向:材料工程基础
02方向: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03方向: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方向、非金属方向)或 钢铁冶金学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04方向:固体物理(四)
05方向:物理化学(三)或 固体物理(三)
|
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董瀚、鲁雄刚、任忠鸣、翟启杰、张捷宇、钟云波、吴晓春、韦习成、张恒华、朱丽慧、杨弋涛、史文、鲁晓刚、李爱军、李谋成、李瑛、刘文庆、吕战鹏、王刚、王均安、肖学山、徐晖、罗宏杰、高彦峰、赵景泰、施思齐、骆军、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夏义本、杨秋红、朱玉斌、操光辉、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高玉来、李喜、李谦、程晓英、姚美意、李强、夏爽、郑红星、谭晓华、刘斌、张志军等正副教授百余名。
|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联系人:
01方向:李娜linaysu@shu.edu.cn黎军顽lijunwan@shu.edu.cn宋长江riversxiao@163.com
02方向:张文竹沈悦(021)66132031shuemat@oa.shu.edu.cn
03方向:李娜linaysu@shu.edu.cn邹秀晶xjzou@shu.edu.cn
04方向:廖英杰(021)56333362,yjliao@shu.edu.cn
05方向:林根文(021)56331537gwlin126@126.com,姚美意(021)56338586yaomeiyi@shu.edu.cn
|
电子信息(085400)(原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学制:2.5年
专业学位
|
统招:8
推免:2
|
01.(全日制)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
02.(全日制)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
03.(全日制)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测试与失效分析
04.(全日制)光电子材料及器件集成化
05.(全日制)微、纳电子材料及器件集成化
06.(全日制)信息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923固体物理(专)
5.复试科目: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
王林军、陈益钢、侯新宇、沈悦、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徐闰、曹萌、张继军、黄健、杨伟光等正副教授15余名。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联系人:张文竹 沈悦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
材料与化工(085600)(原085204材料工程)
学制:2.5年
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
|
统招:10
|
01.(非全日制)金属材料方向:工模具材料及其表面技术、汽车用金属材料(钢板、铝合金、结构钢)、材料合金设计与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高性能金属钢铁材料、金属热加工及其数值模拟。
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方向:主要研究金属凝固理论与组织调控技术。结合材料集成计算设计和仿真,通过金属凝固过程的尺度效应、冷速效应和外场效应,开发先进凝固控制技术、以及超细晶超均质超强韧钢铁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
02.(非全日制)薄膜电子材料、信息功能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与系统、纳米材料与器件、先进陶瓷材料、能量转换材料。
03.(非全日制)金属材料的精炼、熔体处理和分析、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电磁场在材料加工制备过程中应用、电化学、高洁净金属材料制备、金属凝固理论及连铸技术、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制备、高温合金的钛合金铸造成型、粉末冶金、人工智能冶金、有色合金材料加工。
04.(非全日制)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器件、第三代光电器件、薄膜器件、有机发光器件、量子点器件、薄膜晶体管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01方向:919材料科学基础(一)(专)
02方向:920物理化学(二)(专)
03方向:921材料科学基础(二)(专)
04方向:922 材料科学基础(三)(专)
5.复试科目:
01方向:材料工程基础
02方向: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03方向: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方向、非金属方向)或 钢铁冶金学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04方向:固体物理(四)
|
董瀚、鲁雄刚、任忠鸣、翟启杰、张捷宇、钟云波、吴晓春、韦习成、张恒华、朱丽慧、杨弋涛、史文、鲁晓刚、罗宏杰、高彦峰、赵景泰、施思齐、骆军、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夏义本、杨秋红、朱玉斌、操光辉、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高玉来、李喜、李谦、刘斌、张志军等正副教授等百余名。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联系人:
01方向:李娜 linaysu@shu.edu.cn 黎军顽 lijunwan@shu.edu.cn 宋长江riversxiao@163.com
02方向:张文竹 沈悦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03方向:李娜 linaysu@shu.edu.cn 邹秀晶xjzou@shu.edu.cn
04方向:廖英杰 (021)56333362,yjliao@shu.edu.cn
|
电子信息(085400)(原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学制:2.5年
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
|
统招:5
|
1.(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923固体物理(专)
5.复试科目: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
王林军、陈益钢、侯新宇、沈悦、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徐闰、曹萌、张继军、黄健、杨伟光等正副教授15余名。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联系方式:(021)66132031 电子邮件:shuemat@oa.sh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