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试
连续两年都进入了复试。第一年复试专业排名第二,结果被刷。第二年专业复试排名倒数第二,很幸运被录取。
第一年进复试的一共有五个,其中四个都是一起培训的小伙伴。所以大家的分数和排名我们都相互了解,并且讨论了选择导师的问题(上大需要提前选择导师)。在准备复试的时候由于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作品集上,忽略掉了专业面试的准备,导致面试分数过低,复试被刷。这也让我清楚的意识到作品集只是展现个人能力的一方面,面试与老师交谈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第一年,面试的过程中,我眼睛不敢直视老师,没有与老师产生眼神交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没经过脑子想就立即回答,说的又快又没有条理,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知道我说了什么,老师的表情也是一脸懵逼,等我回答完看到面试老师的反应,我就知道凉凉了,被刷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实。
上海大学面试完第二天就会张贴成绩,去找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直觉告诉我在被刷掉的那一张名单上,果不其然,不到三秒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看到同行的小伙伴考上了其实自己内心也很不是滋味,还要强忍住泪水跟别人说恭喜,故作淡定的说你先去办手续,我先回酒店了。于是我和另外一个被刷的小伙伴回到了酒店,马上开始准备调剂,不断的联系学校,查看调剂信息。但由于调剂比较晚,基本上没有学校回复我,所以我放弃了调剂,这一年的考研也基本上算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回学校准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了。
第二年考试成绩出来后,结合我的排名和分数,我是认定自己进不了复试的,于是决定无论什么学校,只要能调剂收我,我一定去。在上大出复试分数线之前,我是以调剂的心态去准备复试和作品集,所以压力没有那么大(也可能是我今年比较佛的原因)。在上大出分数线之后,没想到我还是进了上大的复试,尽管卡了专业课小分,但我很幸运过了三分,还是有一个复试的机会。今年数码交互专业进复试的有五个人,又都是我们一起学习好在大家都比较熟悉,去复试之前我们拉了一个群,主要是讨论选择导师的问题。大家尽量避免不要去报同一个导师,避免被刷。
其实第一年的面试已经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在面试的前一天甚至有放弃的想法,满脑子都是面试导师坐在你面前,一脸严肃的看着你,一言不发的恐怖画面。尽管我在脑子里面脑补了一万种老师很恐怖,一直在怼我的场景,但第二天我还是去面试了。排队等待期间一直在疯狂给自己洗脑学姐给我的一些绝杀tips:一定要看着老师眼睛说话,和老师有眼神交流,并且要有条理,说慢一些,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在面试的时候我真的做到了!我发现老师真的在和我眼神交流!一直看着我听我回答问题,并且很耐心很认真去倾听!而且我回答的语速特地放慢了,边说边想,回答的条理还算清晰。现在想起来,今年面试比去年强太多太多了,去年老师刷掉我也是应该的,确实是我自己的问题,不怪任何人。
复试还有一门专业课考试,考的是上机操作。说实话这个其实拉不开分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多看一些优秀的案例记在脑子里,在考试前多多练习即可。最主要拉开分数的还是面试,第一年我的面试只有105分,录取的人面试都有140分左右(每个人专业课分数差别只在3-5分)。从这个分数来看,专业课是不可能拉开35分的分差,所以面试定生死,并且面试是老师直观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大家面试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好好准备!!!
调剂的煎熬
第一年复试被刷后错过了黄金调剂时间,基本上属于放弃的状态。四月中上旬收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复试通知,由于地理位置和职业规划的原因,我选择放弃接受调剂。
在第二年调剂的过程中,我是真的没想到今年调剂比去年还难。我对调剂的最低要求就是学校排名不能低于我的本科院校排名,但随着调剂无望,我清楚的意识到已经没有我选择的余地了,有学校读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后来调剂我基本上是放弃了这个“无理的要求”。并且我还想着今年最起码可以调剂景德镇陶瓷大学(景陶大近几年都属于招不满的状态),但今年景德镇陶瓷大学竟然都没有调剂名额,可见今年报考人数激增和调剂之难。
其实说实话我这个专业和分数实在尴尬,数码交互专业调剂视觉传达专业老师可能不愿意收,调剂产品专业的话复试又会遇到手绘的问题,数字媒体专业可调剂的名额和学校少之又少,基本上是无路可走的一种状态。但好在我还没有放弃,一直秉承着广撒网,旨捞鱼的心态去查找学校,疯狂的投递邮件和作品集,即便这样,我还是没有收到院校的调剂通知。
在上大面试完之后,我一直觉得我完蛋了,又在面试上栽跟头了,感觉今年又会被刷。于是回到酒店就马上填写了调剂信息。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学校,只能有什么学校就填写什么学校。我填写了沈阳理工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一直在祈祷其中随便哪个学校给我发复试通知。
面试完第二天我没有去上大看成绩,结果别人告诉我我被录取了,我才赶去学校办手续。可能真的是天意弄人,录取的第二天,我分别收到了三个学校的复试通知,沈阳理工大学还打电话来问我去不去复试,我理直气壮的拒绝了复试。并且在调剂系统中通通回绝。说实话,这感觉真爽!
关于二战
一战失败后,家里人一直劝我眼界不要太高,人踏实求稳一点就好。但我并不是这样一个人,我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退而求稳,安于现状,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情。于是二战依旧选择了上海大学。尽管家里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我依旧坚持我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坚持是为了让我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坚持二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围的人都考上了研究生,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剖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维化,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方法更加多样。这几点改变是我极其需要的。人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会逐渐固化,没有新的认识,就不会有进步,永远都处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我极其憎恨的,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因此,我更加确定二战,考上研究生去接收新的事物,学习新的东西,让自己更加充实。
关于上大的分数线
在等上大分数线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今年会卡英语小分。当分数线出来的时候,没想到卡的是专业课分数。由于今年报考人数激增,加上现在跨专业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卡专业分也是可以理解。就近几年的报考趋势来看,选择报考上海大学一定要慎重,如果对自己的专业课没有足够的把握,建议大家还是求稳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