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09)
|
招生年份:2021
|
联系电话:邓红 021-56332977
|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
招生人数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指导教师
|
备注
|
080200 机械工程
学制:2.5 年
|
统招:30
推免:39
统招:18
推免:27
统招:18
推免:10
统招:5
推免:4
(分别代表1至4方向的招生人数)
|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机械电子工程
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4:车辆工程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35机械设计(二)(报考方向02适用)
938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设计部分)(一)(报考方向04适用)
833机械设计(一)(报考方向01、03适用)
834控制工程基础(报考“智能无人系统”方向适用)
复试科目
机电综合
|
刘树林教授、钱晋武教授、刘亮教授、蒋蓁研究员、周晓君教授、章亚男教授、谈士力教授、陆利新研究员、王志明教授、马立教授、吴智政教授、雷静桃教授、屠大维教授、刘丽兰教授、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俞涛教授、郭帅教授、李明研究员、鞠鲁粤教授、胡庆夕教授、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张钢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刘建影教授、施进浩研究员级高工、袁一卿研究员、王永国教授、何斌研究员、李育文教授、袁建军教授、张旭教授等70多名正副教授。
其中“智能无人系统”研究方向指导教师: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彭艳研究员、李孝伟研究员、刘媛媛教授、高守玮副教授、杨毅副研究员、李小毛副研究员等20余位硕导。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不招收色盲考生。
2、联系人:
智能无人系统:邵文韫,(021)56334316,sophie_shao@staff.shu.edu.cn
其他方向:
02机械电子工程、04车辆工程:陆筠 联系方式:(021)56331180 jl@shu.edu.cn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3机械设计及理论:战茜 联系方式:(021)56331513 zhanq@i.shu.edu.cn
|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学制:2.5 年
|
统招:6
推免:5
|
01.精密仪器及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
02.现代测试与传感技术
03.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
04.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940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设计部分)(二)
复试科目
机械原理与电学课程综合
|
于瀛洁教授、吕丽军教授、郭红卫教授、王志明教授、程维明教授、马立教授和王驰教授等正副教授共20余人。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不招收色盲考生。
2、联系人:陆筠 联系方式:(021)56331180
jl@shu.edu.cn
|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制:2.5 年
|
统招:8
推免:9
|
01.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
02.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
03.信息处理、无线传感与网络通讯
04.智能结构主动监控
05.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管理自动化
06.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技术
07.先进测控与故障诊断
08.自主导航及无人驾驶技术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42模拟与数字电路
复试科目
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
朱晓锦教授、苗中华教授、昝鹏教授以及十多名副教授。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联系人:李帅 (021)66136635 lishuaishu@shu.edu.cn
|
080800 电气工程
学制:2.5 年
|
统招:23
推免:16
|
01. 电机与电器
02.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4.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5.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
06. 智能无人系统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43电路
复试科目
01方向:电机与拖动
02方向:电力电子技术 或 运动控制系统
03方向:电力系统分析
04方向:数字信号处理
05方向:电力电子技术 或 电力系统分析
06方向:数字信号处理
|
01—05方向:罗建教授、张琪教授、徐国卿教授、汪飞教授、宋文祥教授、陈息坤教授、冉峰教授、胡越黎教授、张少华教授及二十余名副教授。
06方向: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彭艳研究员、刘媛媛教授、李小毛、杨毅、高守玮、李孝伟副教授等二十多位导师。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联系人:贺琼 (021)
56331637 heqiongzh@shu.edu.cn
|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制:2.5 年
|
统招:51
推免:35
|
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3.系统工程
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5.智能无人系统
06.城市公共设施信息化管理与控制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36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
复试科目
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
01—04方向:汪小帆教授、费敏锐教授、屠晓伟教授、李斌教授、马世伟教授、刘廷章教授、付敬奇教授、苏洲教授、邹斌教授、王冰教授、贾立教授、彭晨教授、潘全科教授、杨帮华教授、宋杨教授、杜大军教授、王玉龙教授、周文举特聘研究员、任肖强教授、蒲华燕研究员、刘宛予教授、苗中华教授、昝鹏教授和20余名副教授。
05方向:罗均研究员、谢少荣研究员、彭艳研究员、刘媛媛教授、李孝伟研究员、李小毛副教授、杨毅副教授、高守玮副教授等20多位导师。
06方向:周文波教授、吴惠明教授、曹亚东教授、陈立生教授、刘军教授、滕丽教授、胡珉副教授和杜娟副教授等10余位导师。
|
1、本专业01-04方向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培养,05方向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无人艇研究院培养,06方向在悉尼工商学院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培养。
2、联系人
01—04方向:李帅,(021)66136635,lishuaishu@shu.edu.cn;
05方向:邵文韫,(021)66136383, sophie_shao@staff.shu.edu.cn;
06方向:师元元,(021)69982847,silc_yjszs@163.com。
|
085400 电子信息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53
推免:25
|
01.控制工程技术及应用
02.高端民机设计
03.增材制造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5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专)
复试指导
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
01方向:汪小帆教授、费敏锐教授、屠晓伟教授、李斌教授、朱晓锦教授、马世伟教授、付敬奇教授、刘廷章教授、王冰教授、邹斌教授、贾立教授、彭晨教授、苏洲教授、苗中华教授、潘全科教授、杨帮华教授、宋杨教授、蒲华燕研究员、昝鹏教授、任肖强教授和30余名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02方向:郭建伟研究员、田金强研究员、章晓春高级工程师、刘兴华研究员、叶继海高级工程师、唐志帅高级工程师、郦江博士、施丹华研究员、王帮亭高级工程师、刘伟研究员、曹涛高级工程师、杜晓鹏研究员。
03方向:张海光副教授、姚远副研究员。
|
1. 本专业01方向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培养;02方向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大学联合培养;03方向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培养。
2. 联系人:
01方向:李帅,联系方式:(021)66136635
lishuaishu@shu.edu.cn
02方向:伍婷,联系方式:(021)20865205
wuting@comac.cc
03方向:何岚岚,联系方式:(021)66133145
helanlanlinda@163.com
3. 专业方向02依托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大学共同开办的高端民机设计人才班(简称“大飞机班”), 培养国产商用飞机工程人才,助力国家大飞机事业。“大飞机班”学生的培养方案由上海大学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共同制定,围绕国产商用飞机研制特色,为“大飞机班”学生开设民机设计相关课程。“大飞机班”学生实行双导师制,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选派科研导师受聘为“大飞机班”学生企业导师,由上海大学选派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学校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理论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
第一学年,学生根据项目所需在双方联合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学习相关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在上海大学进行学习。第二学年,学生进入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跟随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攻关;第三学年,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工程经验,将其与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有机结合,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业。
“大飞机班”学生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由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提供住宿、发放实习津贴。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将面向“大飞机班”中符合招聘条件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
|
085500 机械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66
推免:25
|
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机械电子工程
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4. 车辆工程
05. 精密仪器及机械
06. 工业工程
07. 工业设计
08. 智能制造工程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4机械设计(二)(专)
复试科目
机电综合
|
01研究方向:刘丽兰教授、屠大维教授、李明研究员、李朝东教授、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刘建影教授、郭帅教授及副教授24名。
02研究方向:刘树林教授、罗均教授、钱晋武教授、刘亮教授、周晓君教授、蒋蓁研究员、谈士力教授、陆利新研究员、彭艳教授、蒲华燕教授和雷静桃教授等30多名正副教授。
03研究方向: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张钢研究员、杨绪勇教授、李喜峰研究员及14名副教授。
04研究方向:吴智政教授、马立教授、何永义教授、张旭教授、张震副教授、孙涛副教授、刘宏月讲师、冯永慧讲师、王文副教授、张金松副教授、华子恺副教授、张曦副教授、王秀梅副教授、何斌研究员、金贤建等。
05研究方向:于瀛洁教授、吕丽军教授、郭红卫教授、王志明教授、程维明教授和王驰教授等正副教授。
06研究方向:张在房副教授、严良文副教授、樊蓓蓓、段超群等。
07研究方向:高增桂、李晓溪等。
08研究方向:刘丽兰教授、李明研究员、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郭帅教授、何斌研究员及副教授14名。
|
1. 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 联系人:
01、03、06、07、08方向:战茜 (021)56331513 zhanq@i.shu.edu.cn
02、04、05方向:陆筠 (021)56331180 jl@shu.edu.cn
|
085800 能源动力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18
推免:10
|
01.新型电机设计及应用
02.智能电器设计及应用
03.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04.电力传动自动控制技术
05.电动汽车电驱动技术
06.新能源发电及其并网技术
07.现代电力系统优化及运行
08.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
09.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
10.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1.新型储能及变换技术
12.高端民机设计(民用飞机电源系统、航空电气互联工程)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7电路(专)
复试科目
模拟与数字电路
|
罗建教授、张琪教授、徐国卿教授、汪飞教授、宋文祥教授、陈息坤教授、胡越黎教授、张少华教授和二十余名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联系人:贺琼 (021)56331637 heqiongzh@shu.edu.cn
|
085400 电子信息
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10
推免:0
|
01.控制工程技术及应用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5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专)
复试科目
微机硬件及软件(包含8086和C语言)
|
01方向:汪小帆教授、费敏锐教授、屠晓伟教授、李斌教授、朱晓锦教授、马世伟教授、付敬奇教授、刘廷章教授、王冰教授、邹斌教授、贾立教授、彭晨教授、苏洲教授、苗中华教授、潘全科教授、杨帮华教授、宋杨教授、蒲华燕研究员、昝鹏教授、任肖强教授和30余名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
1. 本专业01方向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培养。
2. 联系人:
01方向:李帅,联系方式:(021)66136635
lishuaishu@shu.edu.cn
|
085500 机械
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10
推免:0
|
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机械电子工程
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4. 车辆工程
05. 精密仪器及机械
06. 工业工程
07. 工业设计
08. 智能制造工程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4机械设计(二)(专)
复试科目
机电综合
|
01研究方向:刘丽兰教授、屠大维教授、李明研究员、李朝东教授、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刘建影教授、郭帅教授及副教授24名。
02研究方向:刘树林教授、罗均教授、钱晋武教授、刘亮教授、周晓君教授、蒋蓁研究员、谈士力教授、陆利新研究员、彭艳教授、蒲华燕教授和雷静桃教授等30多名正副教授。
03研究方向: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张钢研究员、杨绪勇教授、李喜峰研究员及14名副教授。
04研究方向:吴智政教授、马立教授、何永义教授、张旭教授、张震副教授、孙涛副教授、刘宏月讲师、冯永慧讲师、王文副教授、张金松副教授、华子恺副教授、张曦副教授、王秀梅副教授、何斌研究员、金贤建等。
05研究方向:于瀛洁教授、吕丽军教授、郭红卫教授、王志明教授、程维明教授和王驰教授等正副教授。
06研究方向:张在房副教授、严良文副教授、樊蓓蓓、段超群等。
07研究方向:高增桂、李晓溪等。
08研究方向:刘丽兰教授、李明研究员、何永义研究员、赵翠莲研究员、周传宏研究员、郭帅教授、何斌研究员及副教授14名。
|
1. 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 咨询电话:
01、03、06、07、08方向:战茜 (021)56331513 电子邮箱:zhanq@i.shu.edu.cn
02、04、05方向:陆筠 (021)56331180 电子邮箱:jl@shu.edu.cn
|
085800 能源动力
非全日制
专业学位
学制:2.5 年
|
统招:10
推免:0
|
01.新型电机设计及应用
02.智能电器设计及应用
03.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04.电力传动自动控制技术
05.电动汽车电驱动技术
06.新能源发电及其并网技术
07.现代电力系统优化及运行
08.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
09.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
10.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1.新型储能及变换技术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4英语二
3. 302数学二
4. 917电路(专)
复试科目
模拟与数字电路
|
罗建教授、张琪教授、徐国卿教授、汪飞教授、宋文祥教授、陈息坤教授、胡越黎教授、张少华教授和二十余名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
|
1、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2、联系人:贺琼 (021)
56331637 heqiongzh@shu.edu.cn
|